国家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0 - 1940)      

parent states
 
  法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0 - 1940)
succeeded by
  維希法國 (1940 - 1944)
 


类别:放入购物车 售价: $22.0
Info: http://www.ebay.com/itm/181440735273 Sun Jun 22 00:00:00 UTC 2014
FRANCE 1860/50A 20 Centimes Silver XF-AU

类别:放入购物车 售价: $17.0
Info: http://www.ebay.com/itm/291252982791 2014-10-07
FRANCE 1881A 10 Centimes VF+

类别:放入购物车 售价: $2.0
Info: http://www.ebay.com/itm/301329626758 2014-10-07
FRANCE 1898 2 Centimes XF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0 - 1940)from the Wikipedia Read original article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法蘭西共和國
République Française

1870年-1940年
 

 

國旗 國徽
格言
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
(自由、平等、博愛)
國歌
馬賽曲
法兰西第三共和位置图
法蘭西第三共和,二戰前;深蓝:共和国本土;浅蓝:保护国或领地、托管地殖民地
首都 巴黎
常用語言 法語
主要宗教 官方:羅馬天主教新教猶太教(至1905年),無(1905年至1940年)(1905年法國政教分離法
政体 共和
法國總統
- 1871 - 1873 阿道夫·梯也爾(首)
- 1932 - 1940 阿尔贝·勒布伦(末)
立法機構 法國議會
- 上议院 法國參議院
- 下议院 法國眾議院
歷史
 - 成立 1870年9月4日
 - 解體 1940年6月22日
面積
- 1872年 536,464 平方公里
- 1931年 550,986 平方公里
人口
- 1872年估計 36,102,921
  密度 67.3 每平方公里
- 1891年估計 38,342,948
  密度 71.5 每平方公里
- 1911年估計 39,604,992
  密度 73.8 每平方公里
- 1931年估計 41,834,923
  密度 75.9 每平方公里
貨幣 法國法郎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语: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是在1870年1940年统治法國的共和政府。共和國採用議會民主模式並在1870年9月4日成立,在第二帝國普法战争的失败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鎮壓后而建立。一直到1940年时,因为纳粹德国入侵法国而垮台。第三共和虽然从未被认为能长期执政,但意外地她正是法国第一个长久而稳定的共和国,并赢得法国人对共和政体的支持。

背景[编辑]

1852年拿破崙三世跟隨他叔叔拿破崙一世的腳步,成為法國皇帝,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但由於德國的崛起,改變了歐洲的勢力平衡,第二帝國只維持了18年。普魯士總理俾斯麥帶領普魯士成為德意志地區的領導人,為了激起德意志地區的民族情緒而成立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俾斯麥藉埃姆斯密电事件,使法國對普魯士宣戰,於1870年引發了普法戰爭1870年9月色當會戰後,拿破崙三世被俘,法蘭西第二帝國垮臺。9月4日,法國國內發生政變,法蘭西第二帝國被推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立。拿破崙三世政權的倒台,代表法國的君主制正式結束,亦終結了拿破崙家族1789年法國大革命以來對法國政治的長期支配。

1870年拿破崙三世政權倒台後,部份激進左翼共和派人士衝入巴黎,控制政府機構,於1871年初建立巴黎公社,成為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但很快遭到右翼軍方血腥鎮壓。

歷史[编辑]

經過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混亂的政權更替(兩個共和,兩個王朝,兩個帝國)後,1875年2月,通過一連串的法案,正式建立了新共和國的憲法。共和國最高的領導人為總統,國會實行雙院制,另設一部門由總理領導,須向總統及國會負責。1870年代,保皇派與共和派之間的衝突成為主要的公眾議題。

建国初期[编辑]

1877年5月16日,由於民意傾向共和制,保皇黨總統帕特里斯·麦克马洪公爵(Patrice MacMahon, duc de Magenta)為了保障君主制而罷免傾向共和制的總理朱尔·西蒙(Jules François Simon),並起用阿尔伯特·布罗伊公爵(Jacques-Victor-Albert, 4th duc de Broglie)。之後,他解散國會並於該年10月進行重選。然而他卻被指控發起憲法上的政變,破壞民主體制。國會重新選舉後,共和派席次雖下降,但在國會仍佔多數席次,勝利地返回國會,使君主制復辟的期望消失。其後上議院選舉,共和派又有所斬獲。1879年1月28日麥克馬洪公爵辭去總統一職,正式標誌著保皇派不再成為主要政治力量。他留下總統權力偏弱的問題,直至戴高樂成為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總統前,沒有一任總統曾經成功解散國會。

1885年法国皇室珠宝(French Crown Jewels)被第三共和國出售。只有小部分皇冠,當中的寶石換成彩色玻璃,被保存起來。

中期[编辑]

1893年無政府主義者Auguste Vaillant轟炸國民議會,政府因而通過一條法案(lois scélérates)去限制1881年所制定的新聞自由法。次年,總統玛利·弗朗索瓦·萨迪·卡诺(Marie Francois Sadi Carnot)被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刺死。

在第三共和國之中,內閣定期性地解散,執政期甚短。這是由於各共和派人士,包括激進共和派、社會主義派、保守派自由派等互相爭奪政府的主導權。但認為這只是沒有強勢政黨的小小副作用。雖然內閣更迭頻繁,但許多時候內閣官員均留任,甚至是在同一職位上,也是各個政治派系分享權力的結果。

1905年,政府引入政教分離法(law on the 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廢除以天主教作為國教,得到埃米尔·孔布(Émile Combes)的大力支持。他曾執行1901年志願團體法及1904年有關宗教典禮自由教授法律,超過2500個私立教育團體遭到關閉(不少是修道院),從而減低了天主教及保守派人士的反對。

一战[编辑]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幾個星期,社会党人让·饶勒斯(Jean Jaurès)被刺殺,法國社會主義運動以及整個第二國際均放棄其反戰定位及加入各國的戰爭。1917年至1920年乔治·克列孟梭(Georges Clemenceau)在戰爭期間領導政府。就像其他國家一樣,法國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结束[编辑]

共和国在1940年7月10日,當國會通過把權力移交給貝當後(當中有80個議員投反對票),第三共和國正式結束。

二次大戰後,一些人要求恢復第三共和國。議會在1946年成立,並起草了新憲法。新憲法在該年12月實行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也正式成立。

历史系列条目
法国历史
National EmblemNational EmblemNational Emblem
法国主題 法国主題首頁

评价[编辑]

在70年的歷史當中,第三共和國經歷了許多危機,也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侵略及戰間期(Inter-war period)。儘管成立過許多短命政府,但第三共和国是法國社會基本穩定(除了德雷福斯事件)、工業化發展和專業民眾服務設施建立的標誌。雖然政府內閣經常易手,但是第三共和國總統解散國會的權力,只於5月16日危機(Crise du Seize mai)中被使用過一次,直至第三共和瓦解也不曾使用。

第三共和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仍然存在,並尋求了盟友對抗德意志帝國。有些歷史學家認為這是此政權最大成功之處。

主要人物[编辑]

第三共和国的總統包括:

其他著名的領導人還包括布魯姆布朗熱白里安克里蒙梭達拉第費里甘必大赫里歐饒勒斯拉瓦爾貝當雷諾

政治[编辑]

经济[编辑]

文化[编辑]

主要年表[编辑]

  • 9月4日 國民防衛政府(Government of National Defense)成立

第三共和国宪法[编辑]

一战[编辑]

二战前夕和二战[编辑]

圖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