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 -> 同盟國軍事佔領德國 (1945 - 1949; 1990)      

同盟國軍事佔領德國 (1945 - 1949; 1990)

  同盟國軍事佔領德國 (1945 - 1949; 1990)from the Wikipedia Read original article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同盟國軍事佔領德國
Besatzungszone
佔領軍政權

1945年-1949年

國旗

德国位置图
同盟国军事佔领德意志(1945)
首都 柏林 (法定)
政体 军事政府
同盟国佔领军司令官(1945)
- 英佔区 蒙哥马利元帅
- 法佔区 拉特尔·德·塔西尼将军
- 美佔区 艾森豪威尔上将
- 苏佔区 朱可夫元帥
歷史時期 冷戰
 - 無條件投降 1945年5月8日
 - 盟国管制理事会 1945年7月5日
 - 萨尔保护领 1947年12月15日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49年5月23日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年12月7日
 - 最终解决条约 1990年9月12日
面積
- 1946年 353,875 平方公里
人口
- 1946年估計 64,457,489
  密度 182.1 每平方公里
繼承自
繼承國
Flag of German Reich (1935–1945).svg 纳粹德国
西德 Flag of Germany.svg
東德 Flag of East Germany.svg
萨尔保护领 Flag of Saar (1947–1956).svg
西柏林 Flag of Berlin.svg
東柏林 Flag of East Berlin (1956-1990).svg
波美拉尼亞 Flag of Poland.svg
西里西亞 Flag of Poland.svg
东普鲁士 Flag of Poland.svg
但泽自由市 Flag of Poland.svg
东普鲁士 Flag of the Soviet Union.svg
¹ 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
1945年7月一群在 柏林 布蘭登堡門前的 英軍士兵

同盟國軍事佔領德國是指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盟军宣告无条件投降后,被盟军分别军事佔领德国。盟军将德国分为四个佔领区,分别归四國管制,并实施民主化、非军事化非纳粹化。最初盟军曾计划通过盟国管制理事会统一对德国进行管理,但1946到1947年间美英法和苏联关系发生了破裂。1949年5月23日由美、英、法佔领区合併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同年10月7日苏联佔领区则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至此,盟军对德国的军事占领宣告结束,而德国则分裂成两个国家,在冷战中两德相互敌对,直到1989年柏林围墙倒下,德国重新统一

佔领军[编辑]

同盟国佔领军
国家 佔领区域 备註
 英國 1949年5月23日与法美佔领区合併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法国 1949年5月23日与英美佔领区合併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美國 1949年5月23日与英法佔领区合併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Flag of the Soviet Union.svg 苏联 为与英法美抗衡,佔领区于1949年10月7日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柏林的四个占领区

接管區域[编辑]

同盟国接管區域
国家 接管區域 备註
Flag of Poland.svg 波兰

1944年由波兰统一工人党领导的政府于1952年成立波兰人民共和国。 

Flag of the Soviet Union.svg 苏联

纽伦堡审判[编辑]

1945年8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四国政府在伦敦正式签署了关于控诉和惩罚欧洲轴心国主要战犯的协议,并通过了著名的《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并成立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同时,控方还起诉了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政治领袖集团等六个组织,以达到彻底清除纳粹思想的目的。

1945年11月20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正式开庭。1946年9月30日,法官宣读了长达250页的判决书,公佈了对被告人以及各组织的判决,共有12 名被告判处绞刑、3名被告判处无期徒刑、2名被告判处20年有期徒刑、1名被告判处15年有期徒刑、1名被告判处10年有期徒刑、3名被告获判无罪。

纳粹德国政治领袖集团、帝国保安部及党卫队宣判为犯罪组织。

德国内阁、纳粹衝锋队、参谋部和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宣判为无罪组织。

历史系列条目
德国历史
1950年来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徽

改革[编辑]

根据波茨坦协定,在德国和奥地利境内进行剷除纳粹主义社会文化出版经济司法政治方面的影响。二战后的欧洲大部分,特别是德国都变成了废墟。盟军决定在德奥实施叁项政策,分别为民主化、非军事化非纳粹化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