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 -> 白俄罗斯      

preceded by
 
  苏联 (1922 - 1991)
 
白俄罗斯
succeeded by


售价: $1.0
Info: https://www.ebay.com/itm/266746914482 2024-04-17
Transnistria 1 Ruble 2007 World Paper Money UNC Currency Bill Note

售价: $30.0
Info: https://www.ebay.com/itm/355591243801 2024-04-17
RUSSIA 10000 RUBLES 1919

售价: $1.0
RUSSIA (USSR) 1 Ruble 1989 Proof - Copper-Nickel - Taras Shevchenko - 4540 *
  白俄罗斯from the Wikipedia Read original article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俄羅斯共和國
Рэспубліка Беларусь 白俄羅斯語
Республика Беларусь 俄語
通稱:白俄羅斯
Flag of Belarus.svg Coat of arms of Belarus.svg
国旗 国徽

國歌:《我们白俄罗斯人

Europe-Belarus.svg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面積

  • 國土面積:207,595平方公里(世界第85名
  • 水域率:0.8%

首都 明斯克
最大城市 明斯克
地理最高點 捷尔任斯克山海拔345
最長河流 第聂伯河(700多千米)
最大湖泊 纳拉奇湖(79.6平方千米
時區 明斯克時區UTC+3
人民生活
人口

以下資訊是以2014年估計


官方語言 白俄罗斯语俄语
官方文字 白俄罗斯语俄語
民族
主要宗教 東正教
道路通行方向 靠右行駛

家用電源

政治文化
國家結構形式 单一制
政治體制 总统制
法律體系 大陆法系

國家領袖


經濟實力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以下資訊是以2012年估計

  • 總計:1467.45亿美元[2]
  • 人均:15,633美元[2]

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 以下資訊是以2012年估計

  • 總計:632.59亿美元[2]
  • 人均:6,739美元[2]

人類發展指數 以下資訊是以2014年估計

  • 0.786(第53名)-

中央銀行 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
貨幣單位 白俄罗斯卢布(BYR)
基尼系数 26.5
其他資料

立國歷史

  • 立國日期:8月25日
  • 立國事件:白俄罗斯正式将国名改为白俄罗斯共和国(1991年8月25日)

國家代碼 BLR
國際域名縮寫 .by
國際電話區號 +375

白俄罗斯共和国简称白俄罗斯白俄羅斯語Беларусь),是位于欧洲东欧平原内陆国家首都明斯克,於1991年8月25日從苏联独立,於同年12月19日改稱白俄罗斯共和国。白俄罗斯东及北部与俄罗斯联邦为邻,南部与乌克兰接壤,西部同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毗邻,国土面积達207,600平方公里,人口達968.98万人(2008年)[3],大部分居住在明斯克或者其他大城市附近,將近80%人口為土生土長的白俄羅斯人,主要少數民族依次是俄羅斯人波蘭人烏克蘭人。1995年後,白俄羅斯語和俄羅斯語被設為官方語言,白俄羅斯憲法並無明確規定國教,惟大多數人信仰俄羅斯東正教,其次則為羅馬天主教基督教的不少節日,例如復活節等等被設為國定假日。

辞源[编辑]

白俄罗斯,Белару́сь,白俄罗斯语字面意思是“白色的罗斯”,即“白色的俄罗斯”。中文翻译从前有“别洛露西亚”等。但现代中文译名普遍使用“白俄罗斯”。俄语中“白色”的词的发音和汉语普通话的“白”的发音相近,是一个巧合,并无辞源上的关系。中文译名“白俄罗斯”既是音译,也是意译。

白俄罗斯名称中的白色的缘由有多种说法:

  1. 13世纪到14世纪期间,西欧人称今天白俄罗斯大部分地方的信奉基督教的斯拉夫人为白色罗斯人。在其西部的波羅的人异教徒为黑色罗斯,在其东部今天乌克兰的人为红色罗斯。
  2. 白俄罗斯人喜欢白色服装,故而得名。
  3. 没有和鞑靼人融合的俄罗斯人为白色俄罗斯人。
  4. 没有被蒙古帝国征服的俄罗斯人为白色俄罗斯人。

历史[编辑]

直到 1434年立陶宛大公國的位置
1943年,白俄羅斯的抗德游击队

公元9世纪11世纪,现代白俄罗斯的大部分领土属于維京人在公元862年建立的基輔罗斯。12世纪建立了君主制的公国。在13世纪拔都西征之后被金帳汗國佔領。从14世纪起被立陶宛大公国(12世纪—1385年)占领,后成为东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一部份。15世纪起俄国沙皇伊凡三世统一罗斯诸公国,以解放者的身份一度占领白俄罗斯,18世纪白俄羅斯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

一戰將要結束的1918年3月25日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尚在談判中時,白俄羅斯就首先宣佈了從德國的統治之下獨立,成立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4]但隨後波蘇戰爭的爆發,導致這個短命的共和政體的東西兩部分領土被俄羅斯蘇维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国波蘭第二共和國各自佔領。1919年1月1日苏维埃俄国在佔領的白俄羅斯領土上宣佈建立白俄羅斯社會主義蘇维埃共和國1919年2月17日又和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併為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其后在战争中大片土地被波兰占领,蘇俄為了與波蘭談判,于7月17日正式解散了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5]苏维埃俄国1920年7月重新佔領明斯克之後,于7月31日重建白俄羅斯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1年,波蘇戰爭結束,戰爭雙方對白俄羅斯的瓜分被保持下來,今日白俄羅斯領土的西部歸屬波蘭[6][7][8]1922年12月30日白俄羅斯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簽署了蘇联成立條約,成为蘇联建立時的四個加盟共和國之一。[9]

蘇德戰爭中,白俄羅斯在1941年6月22日—1944年8月期間被納粹德国占领。其間白俄羅斯成為了所有蘇联加盟共和國中國民經濟遭遇打擊最沉重的一個,在那段時間裡,納粹德国摧毁了白俄羅斯290座城市中的209座,另外還摧毁了85%的工業及超過100萬幢的建築物。[10]經過戰後的迅速發展,白俄羅斯的工業得到恢復,並成為了蘇联西部的主要製造業中心,創造工作機會,吸引俄羅斯族人前來就業。[11]

1986年,白俄羅斯的鄰國烏克蘭發生車諾比核電廠事故,因風向與地形的關係,造成東南部的戈梅利州莫吉廖夫州兩個州受到嚴重的污染。

1991年8月25日,在共产党的支持下,国家国名从“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变更为“白俄罗斯共和国”[12]。苏联蘇聯解體后,年8月25日白俄罗斯宣布独立。

2006年3月20日,白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在19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以绝对优势获胜,第三次当选该职位。[1]

政治[编辑]

總統 盧卡申科(右),與 俄羅斯總統 普京(左)握手,2012年12月

白俄羅斯是實行總統制的共和國,政府由總統和國會所組成,根據1994年憲法所規定,每五年舉行一次總統的選舉,1996年總統任期五年被改為七年任期一次,國會的下議院由110位成員所組成,上議院則由64位成員所組成。

國際特赦組織,人權觀察長期批評總統盧卡申科專制式統治。

白俄裝甲車
白俄T-72

地理[编辑]

白俄罗斯位于欧洲的中部,是一个内陆国家,与其接壤的国家有在东部的俄罗斯,北部的拉脱维亚波兰,西北的立陶宛以及南部的乌克兰。白俄罗斯面积20.76万平方公里,南北相距560公里,东西相距650公里[13]。白俄罗斯地处东欧平原,地勢低平、多为河流溼地[14],森林覆盖面积达到40%[15][16],平均海拔高度160米[17],最高峰为捷尔任斯克山,海拔345米,最低点在涅曼河为90米[14]

大小河流2万多条,总长9.06万公里。主要河流有第聂伯河普里皮亚季河西德维纳河涅曼河索日河,其中6条河超过500公里。涅曼河向西北流入波罗的海,普里皮亚季河朝东与第聂伯河汇合后注入黑海[18]。白俄罗斯拥有总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的1万个湖泊,最大的纳拉奇湖面积为79.6平方公里,享有“万湖之国”美誉。另有130多个水库,水利资源丰富。气候介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14]。冬季气候特征则较为温暖,1月西南部平均气温−4℃(布列斯特),东北部则为-8℃(维捷布斯克)。夏季气候凉爽而潮湿,平均气温18℃[19]。白俄罗斯年降水量为550毫米~700毫米[14]

资源[编辑]

白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30多种矿物分布在4000多个矿区,最重要的矿藏有钾盐,贮量居欧洲前列,可供开采20-115年。非矿资源有花岗石、白云石、石灰石、泥灰和白垩、防火材料和亚粘土等。泥炭贮量44亿吨(占原苏联总储量的36%)。饮用矿泉水和医疗矿泉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36%,原始森林面积占19%。木材储量为10·93亿立方米,每年出口各种木材约500万吨。另外,白俄罗斯境内有各种动物3.1万种。[3]

行政区划[编辑]

数字1为明思克市2为布列斯特州3为戈梅利州4为格罗德诺州5为莫吉廖夫州6为明思克州7为维捷布斯克州

白俄罗斯全国划分为7个国家一级行政区即6个州(вобласць)和一个具有独立行政区地位的市—首都明斯克市。

主要城市[编辑]

主要城市有布列斯特戈梅利格罗德诺明斯克莫吉廖夫维捷布斯克等。

经济[编辑]

50000白俄罗斯卢布鈔票正面
白俄羅斯製造的礦業卡車

白俄罗斯的工业基础较好,机械制造业、冶金加工业、机床、电子及激光技术比较发达和先进,IT业也很发达;农业和畜牧业亦较发达,马铃薯甜菜亚麻等产量在独联体国家中居于前列。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2%,工业增长10.4%,农业增长2.1%。[3]

人口[编辑]

白俄罗斯人口为989.86万人(2003年1月),多年来呈下降趋势。主体民族白俄罗斯族占81.2%,俄罗斯族占11.4%,波兰族占3.9%,乌克兰族占2.4%,犹太人占0.3%,其他民族占0.8%。当地居民大多信奉东正教,而西北部的一些地区则信奉天主教以及独立教派(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合并教派)。[3]

文化[编辑]

白俄羅斯傳統服飾最初受基輔羅斯時期服飾風格的影響,隨後主要受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俄羅斯等其他歐洲國家的影響。除了受俄罗斯文化的影響,白俄羅斯的烹飪技術接近立陶宛,但給人的感覺是沒有鄰國豐富,也沒有鄰國那樣引人矚目。可能是由於人们普遍缺乏國家認同感,許多人喪失了傳統的飲食习惯。在過去100年,俄羅斯化使白俄羅斯許多傳統文化消失。

盧卡申科總統提出電台和電視台广播要符合法令,向市民推荐每日白俄羅斯语所占的百分比,但沒有說明是否要在原则上必须用白俄罗斯文。電台和電視台归属國有。报纸大部分为國家控制,如“白俄罗斯共和国报”等。白俄羅斯政府每年贊助不少文化節:

  1. “精湛的七十二坊”;
  2. “明斯克之春”;
  3. “七十二文藝汇演”;
  4. 國際爵士樂節;
  5. 全國收穫祭;
  6. “兒童及青少年藝術”;
  7. 青年藝術比賽綜藝節目;
  8. “悲慟的尼爾斯維施城堡”;
  9. “米爾城堡”;
  10. 白俄罗斯節;
  11. 全國诗咏與歌唱。

無論是在音樂、藝術、詩歌、戲劇或舞蹈,這些事件展現了白俄罗斯演員的才華,在這些節日裡,他们被授予各类獎項:“杰出民族英雄”、“白俄羅斯優秀音樂藝術”。一些國家假日,如獨立日和勝利日,吸引了很多人潮,同时也举办煙花匯演、各種軍事遊行。最鍾愛的節日都在明斯克舉行。

白俄羅斯有四個世界遺產遺址:

  1. Мірскі замак(米爾)城堡;
  2. Нясвіж(尼爾斯維施)城堡;
  3. Белавежская пушча(别洛韦日大森林)(與波蘭共有);
  4. 斯特鲁维测地弧(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和烏克蘭共有)。

教育[编辑]

白俄羅斯文學的促進者

白俄罗斯教育发达,普通学校实行十二年制免费义务教育。高等院校学制4-5年,分免费和缴费两种形式。2005年教育预算支出占国家总预算支出的2.08%。现有4128所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儿童约9万人)、4221所普通中等教育机构(在校生约128万人)、253所中等专业学校、55所高等院校(其中国立高等院校43所、非国立高等院校12所)。据统计,目前普通中等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共15万人,其中教师约14万人;在高等院校工作的有2万余人。

著名大学有: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成立于1921年,学生14000人,教师1610人;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成立于1920年,学生21000人,教师1560人;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成立于1914年,学生14586人,教师1038人;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成立于1933年,学生15000人,教师700人;白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成立于1940年,学生9106人,教师630人;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成立于1948年,学生4500人,教师537人。[3]

媒体[编辑]

到2005年底,白俄罗斯共有1255家报刊,发行量和影响最大的报纸是总统办公厅机关报--《苏维埃白俄罗斯报》,用俄、白两种文字出版,日发行量约40.29万份,创刊于1927年。此外发行量在1万份以上10万份以下的的报纸有:《共和国报》、《人民报》、《为了祖国的荣誉》、《青年旗帜报》、《白俄罗斯田野》、《白俄罗斯实业报》、《人民意志报》。

电视和广播机构主要为白俄罗斯国家广播电视公司,该公司直属总统管辖,公司主席、副主席由总统任免。公司下辖新闻部、电视台、电台、无线电技术中心和商业广告部,在各州设有分部,其广播电视服务覆盖全国。共有约3000名专业人员。白俄罗斯国家广播电视公司下属的白俄罗斯广播电台创建于1925年11月,现有三套节目。第一套节目每天播出19小时。第二套节目每天播出16小时。“首都”广播电台每天播出12小时。三套节目都混用俄、白两种语言广播,乌克兰、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与白相邻地区及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以西地区可收听到。白俄罗斯国际电台每天用白语、俄语、德语、英语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20多个欧洲和非洲国家广播4小时。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创建于1956年,混用白语和俄语播出,日播出时间约20小时。[3]

其他[编辑]

白俄羅斯是目前唯一仍然執行死刑法律的歐洲國家。

體育[编辑]

足球隊[编辑]

參見[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Belarus The regions of the Republic of Belarus as well as all cities and urban settlements of more than 10,000 inhabitants.. City Population. 
  2. ^ 2.0 2.1 2.2 2.3 白俄罗斯. 国际货币基金会. 
  3. ^ 3.0 3.1 3.2 3.3 3.4 3.5 中国外交部
  4. ^ Ioffe, Grigory. Understanding Belarus and How Western Foreign Policy Misses the Mark.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25 February 2008: 57. ISBN 0-7425-5558-5. 
  5. ^ Borzęcki, Jerzy. The Soviet-Polish peace of 1921 and the creation of interwar Europe.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8: 36. ISBN 978-0-300-12121-6. 
  6. ^ Sorge, Arndt. The global and the local: understanding the dialectics of business syste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10 November 2009]. ISBN 978-1-84331-385-4. 
  7. ^ Minahan, James. Miniature empires: a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ly independent states. Greenwood Press. 1998 [10 November 2009]. ISBN 978-0-313-30610-5. 
  8. ^ Baron, Nick. Homelands: war, population and statehood in Eastern Europe and Russia, 1918–1924. Wimbledon Publishing Company. 2004 [10 November 2009]. ISBN 978-1-84331-385-4. 
  9. ^ Marples, David. Belarus: A Denationalized Nation. Routledge. 1999: 5. ISBN 90-5702-343-1. 
  10. ^ Axell, Albert. Russia's Heroes, 1941–45. Carroll & Graf Publishers. 2002: 247. ISBN 0-7867-1011-X. 
  11. ^ 白俄罗斯历史文化. iExplore.com. [26 March 2006]. 
  12. ^ Belarus – Prelude to Independence. Library of Congress. Countrystudies.us. [2013-04-29]. 
  13. ^ Coordinates of the extreme points of the state frontier. Main 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public of Belarus. Land of Ancestors. the Scientific and Production State Republican Unitary Enterprise "National Cadastre Agency" of the State Property Committee of the Republic of Belarus. 2011 [11 September 2013]. 
  14. ^ 14.0 14.1 14.2 14.3 Belarus – Geography.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07 [7 Nov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November 2007). 
  15. ^ Belarus: Window of Opportunity (see Table 15, page 66) (PDF). United Nations. [22 Sept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1 October 2008). 
  16. ^ Key Facts. Press Servic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Belarus. 2015. 
  17. ^ Jan Zaprudnik. Belarus: At A Crossroads In History. Westview Press. 1993: xix(19页). ISBN 0-8133-1794-0. 
  18. ^ Bell, Imogen. Eastern Europe, Russia and Central Asia 2003. Taylor & Francis. 2002: 132. ISBN 1-85743-137-5. 
  19. ^ Fedor, Helen. Belarus – Climate. Belarus: A Country Study. Library of Congress. 1995 [22 December 2007]. 

外部链接[编辑]